查看原文
其他

我们用肉身在城市行走︱DK购房课回顾

德科地产频道 德科地产频道 2021-10-24

长按二维码 ▲ 购买《DK购房课》音频

*已购买《DK购房课》的朋友请勿重复购买


文︱德科地产频道

2017 年的《DK购房课》结束了,我们来做一个简要的回顾。


每月一次线上直播,会在开头梳理近一个月的楼市新政、背后的逻辑及产生的影响,然后再切入主题。


平均两个月一场的线下城市活动,会着重梳理这个特定城市的发展逻辑和政策导向,毕竟,来参加线下课的,大多是肉身长居于这个城市的。现如今的城市化如此快速高效,相信明年再见的时候,又有很多新鲜事可以分享。


所以,虽然在购房逻辑和内容上,与 2016 年第一期的购房课没有太大的区别,但是仍然有三分之一的朋友连续两年都来捧场。


下一期的购房课,我们会打破原来的讲述逻辑,敬请期待。


当德科正在吭哧吭哧酝酿这套新逻辑的时候,我们先来回顾一下 2017 年的《DK购房课》。上一次,我们整理了德科在直播课上的直抒胸臆,《双倍的甘甜》(点击阅读);这一次,我们用问答的形式,再走一遍线下的城市。


长按二维码

即可购买收听完整《DK购房课》音频


《「上海魔镜」里的房价秘密》

上海︱2017年8月26日


提问:我这个问题可能有一定代表性。背景是这样的,我想把现在手上的房子换掉,一分为二,我就面临了选择什么样的房子。


我比较崇尚的,或者说比较靠谱的还是地段,陆家嘴配套、房子、地铁各方面都比较强,我会搞一套自己住;剩下来的钱大概 300 万现金,郊区的稍微大一点的新房子,离陆家嘴直线距离十几公里,可以买一百平左右。


但是我看过了比如五洲大道隧道口,在地铁口上,房子是豪宅,但是周围真的是荒凉,晚上出去你会害怕。第二种选择,两房,租金可能就是三四千。第三种选择,市区的酒店式公寓,租金非常高涨,可能有七八千甚至上万。


我的目的不是计较一时一刻的得失,可能会长线持有。在这种情况下,你认为我应该怎么选择?


德科:如果把我当成你,我肯定会选那个荒地。


为什么你会觉得那是荒地呢?因为你有你的语境,你一上来就是要住在陆家嘴最好的位置,你认为的「最好」的鄙视链一定是很长的。你肯定是上海本地人,要么就呆了十几年。


我们要理清一个事实:上海的城市化到底有没有结束?我曾经夸下海口说崇明岛都会开发,但有个前提的,如果连崇明岛都要开发的话,那整个浦东必须每个角落都被城市化耕耘过。你那个荒地以后就不存在。


所以,如果我们用租金来算的话,每个人都不应该买房子,每个人都应该去租房子。但是资产价格不是用租金回报来算的。


很多道德正确的媒体老是在写文章,说租售比怎么算都赚不回来。但是它不仅仅是使用功能,还具备了金融功能。租金最高的商住楼、酒店式公寓,房价上涨都没有像住宅那么快。因为在这轮城市化的过程中,它不是最优质的资产,它是用租金思维去持有的。


第二,老破小的上涨。我们总结过去几轮的经验,都是新房涨得差不多了,老破小再开始补涨。因为它要保持跟新房的合理价差,价差太大,就补回去。所以,老破小是靠大势在涨的,而不是靠城市化。


但是远郊的新房子,也有一个风险,在跌的时候,它会跌得很厉害,而核心市区,比如陆家嘴的房子,波动其实很小。


你跟别人不一样,陆家嘴的房子你是自住的。在房价暴涨的情况下,它不是上涨最厉害的,但是它的价值是稳定的,相当于家庭资产的压舱石,在这个情况下,如果你还要去寻找一个有稳定租金的,那我觉得这个配置是有问题的。


我会在有地铁的地方冒险,哪怕短时间内出现问题,它的基本面也是好的。你一直强调你是长线思维,我认为长线思维就是要布局城市的空白点。


《「北京模式」下的购房理念大转型》

北京2017年11月4日


提问:因为工作原因,我问一个稍微宏观点的问题。新版的北京市总体规划说,常住人口规模要控制在 2300 万左右。现在有两种声音:一种说下定决心去做,人口是能控制的;另外一种就是像《大国大城》的作者陆铭说的,根据市场经济来看,这个规划是没有意义的。


我想问一下德科老师的判断,北京的人口能控制吗?如果控制的话,对北京房价的长期走势会有怎样的影响?


德科:连房价我们都能控住,人口怎么会控不住呢?


什么叫常住人口?包括了有户口的人、没户口的人,交社保的人,不交社保的人。所以,领导们说 2300 万,在数据上毫无疑问一定可以做到。只不过统计局的同志们得多花点功夫。


事实上,我跟《大国大城》的同志观点是一样的。这个思想不是只有我们有,七八十年代的伦敦,趁城市规模还没有变得太大的时候,也提出人口应该控制在多少多少。现在呢,国外的房地产,就只有伦敦最红。特别是 2015 年,伦敦更加明确地提出城市要「向内生长」,所以旧城改造之类的全都起来了。


我们控制城市人口,有一个很大的前提。不是怕人多,是怕医疗、交通、教育跟不上。


但是中国人民太顽强了,什么东西都能自己解决,大不了不统计。我觉得只要北京不迁都,人口永远都是线性增长的。


雄安新区出来以后,我跟一些朋友在讨论,他们说雄安搞不成,因为整个华北的民营经济太脆弱了,不足以支撑这样一个新区,深圳能起来,是因为广东福建这一带太发达了。我就跟他们讲一个问题:领导问一句话,马云你要不要来?都不用得到肯定答案,马云已经在雄安要设总部了。百度更不用说,本身就在北京。


雄安还会有多厉害,我觉得只取决于一点:搬得彻底不彻底。是把某央企搬过去呢,还是领导办公室全搬过去。如果还留一个北京办公室,那就要打折扣了。


所以,我觉得北京的人口还要继续爆炸,领导们考虑的承载力问题,其实通过市场方式,全部都能解决。未来的北京仍然是一个超级大都市,控制不了的。


如果一个城市可以控制,那就证明它已经没有活力了。


每座城市都有一个「小深圳」

深圳︱2018年1月6日


提问:深圳周边的惠州、东莞,还有龙岗这些城市,如果从成长价值投资来看,哪个更高一些?


德科:这涉及到一个行政区划的问题。在行政区划上,它们永远不可能进入到深圳,因为一个城市吞并另一个城市的时代已经过去了。90 年代经常发生,比如广州东莞割一点地给深圳,但是接下来已经稳定了,割不动了。


但是,行政区划真那么重要吗?当然重要,因为学区、户口、医保都很重要。可是这些东西,都可以通过「同城化」来解决。


深圳特别好的一点是,深圳地铁集团是大深圳覆盖的,它不只为深圳服务,也为惠州、东莞服务。所以在这种状况下,我认为地铁跟产业的跟进,比行政区划的调整更重要。当然,一路之隔的两边一定会有价差,比如一边是深圳,一边是东莞,但是这个价差会不断缩小,直到一个均衡的等值。


有一些朋友会说「我住在纽约」,其实他不住在纽约,他住在对面的另外一个州,新泽西。两地就相隔了一个隧道,他都跨省了,两边的房价当然是有差异的,可是在居住感受上,大家不会觉得新泽西人和纽约人有什么区别。这种融合本身,会越来越密切。


同城化的过程需要推进,一旦中国同城化的时机成熟,会比美国还要狠。因为我们靠行政就能解决问题,不需要议会通过。如果今天要求惠州的医保必须更紧密地跟深圳保持一致,或者说要求深圳的教育名校集团化向东莞去辐射,只要政府去推,这件事情很容易就做得到。


因为深圳有个缺点:它太小了。在接下来的城市竞争中,所有的城市都变大了,深圳就变成了一个非常小的城市。等到前海、宝安、光明新区都建完了,深圳怎么办?没有地了,那就吞并边上的所有地方。


现在的吞并,是房地产商推进的,以后还有产业的吞并,比如华为搬过去。这些是民营性的市场性的吞币,而不是行政性的吞并。


打通以后,深圳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「大深圳」,只不过我户口在东莞,但是我是深圳人。这是我对整个深圳未来升值的可能性的看法。

《地段价值演变的「成都启示录」》

成都︱2018年4月21日


提问:绵阳是四川的第二大城市,应该算是三四线城市吧。家里人在 1.2 万单价看中了一套房子。绵阳这个地方相对成都来说,它的上涨其实滞后半年到一年的时间,虽然达到了一个翻倍的水平,但是现在购入的话,我感觉应该会站岗好几年的。


我想问,像绵阳这个城市,不具备成都这么大的城市影响力以及吸附能力,在半年到一年之后,会不会是往下走的一个状况?


德科:我的看法是,哪怕现在三四线城市已经翻倍了,只要你的房子是正常的,就没有问题。


我们太关注人口净流入、GDP 之类的各种排名,信息爆炸时代,每个人都试图给我们提供各种各样的数据,来表明它很厉害。它不是来给我们建议的,这是两个思考模式。在我看来,只有这个城市有一定的人口基数就可以了。


中国的城市不可能像底特律一样变成一座空城,因为中国的人口基数、中国的文化,跟美国完全是两个概念。


所以,哪怕是绵阳这样的城市,在未来的时间里,只要产品是对的,那就是没有问题的。面积要主流。在同等面积下面,它的功能区有几个房间?排屋、别墅也要看面积,有没有新一代的 200 方以内的?


如果我们从长线来看,涨了一倍也没什么,不要拿成都去对比,它一定是在成都限价的情况下,更有诱惑力的。在中国,本身有经济基础的城市,都是有价值的。


谢谢这些在城市线下课提出精彩问题的朋友们

能碰到好问题,我们也很高兴


如果你肚子里还有疑问

欢迎留言提问 我们会挑选回答


▼ 点击阅读原文 购买《DK购房课》
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